江苏:城市河道 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
|
作者:站长 日期:2019/6/18 11:05:19 人气:1351 标签:行业动态
|
维意园林网5月15日消息:河道是城市之脉。碧水清波的城市河道是彰显城市宜居的流动风景线。站在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,江苏将城市河道环境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,摆在突出位置,打响了综合整治的攻坚战。激发基层活力,创新治理手段,苏州、常州、张家港等地走在前列,初步实现消除黑臭河道的目标,生动诠释了久久为功方能打赢这场硬仗的现实意涵。 河道是城市生活之脉。碧水清波的城市河道是宜居城市不可缺少的流动风景线。从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,2013年,江苏各地认真落实《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意见》,大力推进截污、清淤、活水、保洁、生态修复等整治工程,逐步建立城市河道管理长效机制,省有关部门加强督促、指导和检查,全省城市河道整治取得初步成效,部分城市河道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。 日前,省环保厅组织开展了地方自评、省监测中心抽测、督查中心暗查、第三方民调等工作,并会同省住建厅、水利厅,由厅领导带队开展了现场检查评估。经过汇总评估,全省城市河道整治的“现在进行时”的阶段性实效,令人欣慰。广大百姓群众正分享这一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的成果。 统筹推进,合力创新 城市河道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提高认识,加强组织领导。各地采取召开会议、设立机构、制定方案等方式,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,推进城市河道环境整治。苏州、镇江、盐城等地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城市河道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(指挥部),苏州召开了城区水质提升动员大会,镇江出台了水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,建立河道整治约束机制。常州市委、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、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,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整治工作,市人大、市政协也多次组织视察、督查。 加大投入,实施综合整治。按照“一河一策”的要求,各地逐条河道排查污染源,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方案,落实综合整治措施。苏州市围绕四个百分百的目标,推进污水入河截流、河道清淤、消除断头河、保洁全覆盖和自流活水,增强河道环境容量,市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,提前实现省政府确定的目标。徐州市结合“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”创建和“水更清行动计划”,对每条河道实施控源截污、疏浚活水和生态修复。常州、张家港、镇江、盐城将截污、清淤、生态护岸、水系沟通等整治工程与景观绿化相结合,打造成城市生态景观河道。据统计,2013年全省累计整治城市河道长度275千米,投入整治资金37亿元左右,其中省级财政补助1亿元。 创新机制,推进长效管理。城市河道环境整治,重点在整治,成败在管理。徐州、盐城、张家港等地创新工作机制,对市区河道实行“河长制”管理,由区、街道党政一把手担任河长,定期通报河道水质,强化环境责任落实和考核。徐州成立了由市委书记、市长任组长的“河长制”管护工作领导小组,盐城出台市区河道环境卫生管理办法,明确管护区域、标准,落实管护责任,加强长效管理。 强化监督,引导公众参与。城市河道关系每一位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,河道整治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。优先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,在新华日报整版全文公开发布313条城市河道整治计划以及评估标准,并配发“整治河道,增加居民亲水岸线”的专题访谈。评估标准中明确感官指标打分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,把评判权交给沿河居民。借助第三方环保社会组织力量,开展城市河道环境整治公众监督,现场访问、调查29条城市河道周边居民感受,了解河道整治情况、跟踪整治进展。 求真务实,科学评估 检验城市河道整治的实际成绩 整得好不好,治得行不行,需要科学评估,实事求是,切实把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做到位。 省环保厅等有关主管部门,拿出一套设计合理的评估考核体系。依据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评估标准(试行),对水质指标、感官指标、工作指标进行分别计分,判定河道整治达标情况。水质指标主要根据地方自测数据计分,省级抽测河道按抽测数据计分;感官指标根据苏南、苏中、苏北环保督查中心专项督查结果、第三方问卷调查结果计分,参考媒体监督报道。水质指标和感官指标同时满足80%要求为达标,否则为不达标。工作指标根据达标和基本达标河道数、投入情况、重视程度、整治长度和难易程度综合评判。 2013年全省计划整治104条城市河道,常州小村浜和朝东浜等2条河道因填河未列入评估范围,另外,有11条列入2014年、2015年计划的河道提前整治达到评估标准要求,共113条河道进行评估。经综合评估,其中70条河道整治达到评估标准要求,占整治河道数的62%;有43条河道整治未达到评估标准要求。 从河道水质看,参与评估的河道平均DO浓度从整治前的3.12mg/L提高至5.26mg/L,平均提高了2.14mg/L;平均氨氮浓度从8.77mg/L下降至3.17mg/L,降低了64%;总体上,城市河道黑臭现象有了明显改善。从感官看,督查发现有40条河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水中岸边堆放垃圾,以及水色发黑或发臭等现象。第三方民意调查显示,有68.4%的公众对河道环境状况表示满意,有31.6%的公众表示不满意。 面对这份成绩单,环保部门始终保持清醒的问题意识,寻求差距,从“严”上要求,向“实”处推进整治工作。初步梳理出诸多工作“短板”。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。少数地方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,对城市河道环境整治认识不到位,工作推进力度不大。二是资源整合有待加强。城市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协同推进。有些地方环保、住建、水利、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未能整合形成工作合力,没有综合运用截污、清淤、活水、保洁、生态修复等系统措施,工程措施比较单一,整治成效不明显。三是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健全。目前,重建设、轻管理的现象还较为普遍。有些地方长效管理机制还未建立,容易出现返黑返臭现象。 励精图治,以钉钉子精神 把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做得更好 2014年,我省将借国家“水十条”出台的契机,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河道环境整治工作,确保实现2015年底前全省城市河道消除黑臭的目标。近期,将围绕以下重点开展工作— 首先,公布评估结果。将2013年度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评估结果通报各市政府,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。对未完成2013年整治任务的市、县(市)政府通报批评。 其次,推进2014年度河道整治工作。根据评估结果对2014年度整治计划进行调整完善,将未达标的河道纳入今年计划继续整治,同时提出整治要求。各地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,形成工作合力,明确任务,落实责任,加大投入,确保完成年度目标。市县两级城区将同步并重,注重综合运用截污、清淤、活水、保洁、生态修复等措施,统筹推进整治,促进全省城市河道环境状况整体改善。加强长效管理,践行改革思维,进一步创新城市河道管理工作机制,推广城市河道“河长制”管理模式。进一步强化公众监督,各地将通过当地媒体定期公布城市河道整治工作进展情况,主动接受群众监督。省环保厅厅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强指导、监督和检查。 此外,省环保厅还会同省财政下达2014年城市河道环境整治引导资金。主要依据评估结果,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将资金下到各市、县(区)。筹备召开河道整治现场会,推广苏州市“活水治水”经验,推进建立健全城市河道环境整治和管理的长效机制。 以上信息由园林景观设计编辑,公司网址http://www.cswyjg.com,深圳http://www.szwyjg.com,培训基地网址http://www.wyjgw.com |